

|
|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研究组长期致力于制备功能成熟的人肝脏实质细胞的方法,该研究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策略,成功地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为具有成熟代谢功能的人诱导性肝脏实质细胞(human induced hepatocytes, hiHeps),该种细胞可在肝损伤小鼠模型中高效重建肝脏功能。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 传统的转分化研究仅采用目标细胞的命运决定因子来诱导细胞类型的转变。邓宏魁研究组发现利用这一方法,仅仅过表达肝脏实质细胞的命运决定因子HNF1A、HNF4A和HNF6并不能获得功能成熟的人肝脏实质细胞,而只有在同时过表达功能成熟因子ATF5、PROX1和CEBPA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功能成熟的人肝脏实质细胞,且诱导效率超过90%。由这种新方法获得的细胞被命名为人诱导性肝脏实质细胞(human induced hepatocytes, hiHeps)。它具有成熟肝脏实质细胞的特征,特别是其药物代谢能力和肝脏毒素敏感性与新鲜分离的人成体原代肝脏实质细胞相当,为体外的药物高通量筛选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 这种hiHeps细胞首次在肝损伤的免疫缺陷小鼠上实现了高效重建肝脏功能。重建后的小鼠肝脏长期持续分泌高水平的人白蛋白,这种肝脏高度人源化的小鼠为人类肝炎病毒研究、药物代谢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体内模型。研究组还发现hiHeps细胞长期移植后不会导致肿瘤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处于转分化中间状态的细胞具有极强的增殖能力,可在肝细胞功能成熟前扩增超过106倍,这意味着仅利用一滴血体积的人体细胞就可获得与人成体肝脏器官相当的人肝脏实质细胞数量,这一特征使得临床运用hiHeps进行细胞替代治疗极具应用前景。 |
|
|